强大的功能,简单易用的操作,让科研更加高效
一、研究背景
1. 高碳醇的应用价值与挑战
高碳醇(含有两个或更多碳原子的醇,如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精细化学品、药物和燃料添加剂。传统上,高碳醇的生产依赖于糖发酵或石油基烯烃的水化。然而,随着全球需求的快速增长,从替代碳资源(如煤炭、天然气和生物质)经合成气(CO和H₂混合物)合成高碳醇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2. 合成气转化的挑战
合成气转化为高碳醇涉及多步反应,包括CO解离活化、碳链生长的C–C耦合、非解离CO插入和逐步加氢。这些反应通常导致复杂的产品分布,产生多种氧化物(醇、醛、酯和酸)。由于产物沸点差异小,后续分离和纯化成本高。此外,现有催化剂在高转化率条件下难以实现对特定目标产物(如乙醇)的高选择性控制。
3. 乙醇的特殊地位
乙醇作为一种基本化学品,其全球年需求量达1000亿加仑。通过合成气直接转化为乙醇具有很大的潜力,仅需一个C–C耦合步骤。然而,目前的催化剂面临活性与选择性的权衡问题,无法在高CO转化率下实现高选择性的乙醇生产。
二、研究内容
1. 催化剂设计与组装
本研究通过在氧化锆支持的超细铑簇上精确沉积氧化铁(FeOx),开发了一种双界面催化剂(Rh-ZrO2和Rh-FeOx),实现了合成气的高效转化。催化剂的关键特征包括:
Rh-ZrO2界面:通过甲酸盐路径促进CO解离活化为CHx物种。
Rh-FeOx界面:加速C–C耦合反应,通过非解离CO插入路径生成乙醇。
2. 催化性能
在最佳条件下,该催化剂的乙醇选择性在氧化物中达到90%,CO转化率高达51%,并实现了668.2 mg gcat⁻¹ h⁻¹的高时空产率。这一性能显著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其他催化剂。
3. 机制研究
通过原位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揭示了双界面协同作用的分子机制:
Rh-ZrO2界面充当甲酸盐储库,促进CHx生成。
Rh-FeOx界面增强了CO插入CHx的反应效率,优先生成乙醇而非副产物(如甲烷)。
4. 稳定性与可调性
该催化剂在200小时的稳定性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和选择性,无铑团聚现象。此外,通过调控FeOx的覆盖率,可以优化两个关键反应步骤的动力学平衡,从而进一步提高乙醇生产效率。
三、图文解析
图1 | FeOx-Rh-ZrO2双界面催化剂的合成示意图
本图展示了通过选择性原子层沉积(ALD)法构建双界面催化剂的过程。
在氧化锆(ZrO2)上合成具有二维筏状结构的铑(Rh)簇。
用乙二醇(EG)钝化氧化锆表面以避免FeOx沉积覆盖Rh-ZrO2界面。
使用FeOx的选择性沉积,通过多次ALD循环精确控制FeOx覆盖率。
高温还原处理去除EG并重暴露Rh-ZrO2界面。
通过精准调控界面,构建了原子级接近的Rh-ZrO2和Rh-FeOx界面,为双界面协同作用奠定基础。
图2 | 催化性能对比
图2a比较不同催化剂的CO转化率与氧化物中乙醇选择性。说明了Rh/SiO2和Rh/ZrO2催化剂性能有限,6Fe-Rh/ZrO2表现出最高的CO转化率(51%)和乙醇选择性(88.1%)。图2b是活化能对比,6Fe-Rh/ZrO2的表观活化能最低(~87.2 kJ/mol),表明其具有最高的本征活性。图2c和d说明了6Fe-Rh/ZrO2催化剂在乙醇生成率(STY)和乙醇选择性方面远超其他催化剂,且在多种条件下表现稳定。6Fe-Rh/ZrO2通过双界面协同作用显著突破了活性与选择性的传统权衡。
图3 | 6Fe-Rh/ZrO2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图3a–d是STEM和EDS元素映射图,显示了Rh簇和Fe的高度重叠,证明FeOx成功沉积在Rh簇上。图3e–h展示了HAADF-STEM图像,进一步确认Rh簇的二维筏状结构及其与FeOx的界面特性。图3i是DRIFTS光谱,揭示了Rh/ZrO2上的CO化学吸附行为,表明高度分散的Rh有助于界面化学活性。这些结构表征结果说明6Fe-Rh/ZrO2具有高度分散的双界面结构,是高催化性能的关键。
图4 | 原位XAFS表征
图4a–b是XANES光谱,显示了反应条件下Fe从Fe³⁺还原为Fe²⁺,Rh保持金属态。图4c–d是EXAFS光谱,进一步显示Fe和Rh之间存在显著的配位相互作用,证实了FeOx与Rh簇形成双界面。通过XAFS揭示了反应条件下双界面的电子和几何结构,为催化机制提供实验支持。
图5 | 原位DRIFTS光谱
图5a展示了不同催化剂在CO暴露后的光谱对比,阐述了Rh/SiO2仅观察到CO吸附峰。Rh/ZrO2和6Fe-Rh/ZrO2强烈的甲酸盐(HCOO*)峰表明Rh-ZrO2界面促进CO活化。图5b–d说明了在6Fe-Rh/ZrO2上,HCOO快速转化为CHx,且CH3O生成受抑制,暗示Rh-FeOx界面促进了C–C耦合。DRIFTS数据清晰显示双界面的协同作用如何加速CO活化并选择性生成乙醇。
图6 | 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图6a模型结构展示了FeOx沉积在Rh簇上的几何布局,符合实验观察。图6b–d是能量路径计算显示了Rh-ZrO2界面通过甲酸盐路径有效将CO转化为CHx。Rh-FeOx界面显著降低C–C耦合的能垒。图6e是电子密度分析,表明了FeOx界面增强了CH3CO*的稳定性。图6f总结了双界面协同作用的机制,Rh-ZrO2界面储存甲酸盐并生成CHx,Rh-FeOx界面加速C–C耦合生成乙醇。DFT计算结果提供了对双界面催化性能的深刻理论理解。
四、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展示了通过原子级装配Rh-ZrO2和Rh-FeOx双界面催化剂,在单程反应中实现高选择性、高效率乙醇生产的可能性。这种方法突破了传统催化剂活性与选择性的权衡,实现了反应路径的精确调控。
未来展望
应用扩展:双界面催化剂设计方法可推广至其他复杂化学反应,如CO₂加氢、烯烃氧化等,为催化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工业化潜力:在温和条件下表现出的高效能和稳定性,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很大的工业应用前景,可满足高效生产乙醇的需求。
多功能界面开发:未来研究可以探索更多金属-氧化物组合,结合其他功能界面以进一步提升催化性能,推动绿色能源和化学品的可持续发展。
帕迪克超快高温炉是一款简单高效的热处理装备,优势体现在超快升降温(≤100,000℃/s)、超高温加热(≤3000°C)以及任意曲线精准程序控温等方面,广泛应用于粉末、块体、薄膜等样品,为广大客户提供了精准简单的热处理方案,赢得了一致高度赞誉(操作超简单、功能超全面、控温超先进)。该装备之源头超快高温技术已发表Nature/Science近10篇。自2022年6月首发以来,已覆盖100+国内高校单位,收获了众多用户热赞!同时也收到了MIT、RICE、TOKYO,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区域高校的热烈咨询。
部分客户案例
任意曲线精准程序控温(波形跟随)
机器做样视频
产品咨询热线:18551298526 王经理(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