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功能,简单易用的操作,让科研更加高效
苏州大学孙启明、孙靖宇等团队: 900°C/60s 快烧 - 冰淬的限域合成法,5 分钟内可制备抗烧结超细高熵纳米粒子
本研究开发的空间限域液滴淬火策略(ICQ 法),通过初湿浸渍、秒级煅烧(900°C,60 s)与冰水淬火三步工艺,成功在分子筛纳米孔道内构建出超细(1–5 nm)、尺寸均一(±20%)且具备抗烧结性能的高熵纳米粒子(HE-NPs)材料库。该策略依托限域空间内液滴表面吉布斯自由能的独特调控......
《Nature Materials》:南京大学- 苏州实验室联合王欣然团队及东南大学团队突破晶圆级二维半导体堆垛调控技术
本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在两英寸蓝宝石衬底上成功制备出高结晶质量与高相纯度的 3R-MoS₂薄膜,并创新性提出缺陷促进成核机制,为调控 3R 相结构的定向生长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 基于该 3R-MoS₂薄膜构建的铁电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FeS-FET),充分发挥材料铁电......
台州学院王家成教授团队综述:焦耳热冲击非平衡合成金属单原子催化剂 —— 从原子级锚定到工业级构筑
焦耳加热技术凭借“超快、高效、可控、绿色”的核心优势,已然成为金属单原子材料规模化制备领域中最具潜力的技术路线之一。展望未来,相关研究需重点聚焦三大方向: ① 研发新型耐高温且富缺陷的载体材料,以实现多种金属单原子的均匀共锚定; ② 融合机器学习与高通量实验手段,构建“载体-前驱体......
东华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团队:温度驱动下闪蒸焦耳加热法制备 FeCoNiMnCr 高熵合金纳米颗粒的成分、形貌及晶体结构演化
本研究阐明了闪蒸焦耳加热(FJH)温度对FeCoNiMnCr高熵合金纳米颗粒(HEA NPs)成分均一性、形貌多样性及晶体结构的精准调控机制:温度梯度(1300–2000°C)驱动纳米颗粒经历从相分离到异质结构再到非晶化的定向演化,而多脉冲FJH技术进一步实现了异质界面的可编程构建。 这一发现不仅......
南京大学刘力哲团队 / 河海大学王沛芳、周钢团队:焦耳加热诱导氧空位增强 CuFe-V-CeO₂电催化 C-N 偶联合成尿素
本研究通过焦耳加热法在CeO₂中引入氧空位,促进Cu和Fe在这些位点的靶向生长,实现了Cu-Fe间距的缩短及金属原子利用率的最大化。这种独特结构不仅丰富了活性位点,还降低了C-N偶联的反应能垒,显著提升了电催化尿素合成的反应选择性。所制备的CuFe-V-CeO₂电催化剂在-1.5 V(相对于可逆氢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