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功能,简单易用的操作,让科研更加高效
江苏大学邓久军、吕晓欣等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的论文展示了通过超快速闪蒸焦耳加热(FJH)技术制备的晶体V₂O₃与无定形钒酸钠(V₂O₃/a-NVO)异质结构,及其在先进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中的优异性能。这一研究为高效钒基氧化物阴极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策略。
锌离子电池(ZIBs)因其高安全性、低成本和环境友好性,在下一代储能技术中备受关注。然而,阴极材料的性能瓶颈(如导电性差、动力学缓慢和循环稳定性低)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非晶-晶体异质结构的设计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但其制备仍面临技术挑战。闪蒸焦耳加热(FJH)技术以其超快升降温特性,为高效合成非晶-晶体异质结构提供了新方法。
研究方法
1) 闪蒸焦耳热(FJH)技术通过瞬时高电流加热,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实现材料的快速升温和冷却,从而制备出独特的晶体-非晶异质结构。江苏大学团队利用这一技术成功合成了晶体V₂O₃与非晶钒酸钠(a-NVO)的异质结构,以下是该制备过程的关键细节及其意义:
高电流加热:
通过施加高电流,样品在约0.3秒内被快速加热至1600°C,实现了超快速升温。
快速冷却:
加热后,样品迅速冷却至室温,升降温速率高达≈ 10⁴ K/s。
异质结构形成:
在超快升降温过程中,部分材料形成晶体V₂O₃,而另一部分保持非晶态(a-NVO),最终形成晶体-非晶异质结构。
2)晶体V₂O₃与非晶钒酸钠(a-NVO)异质结构的设计通过两者的协同作用,显著优化了电化学性能。以下是其协同作用的具体机制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提升。
丰富的存储位点:
非晶a-NVO具有大量缺陷和悬挂键,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增强了锌离子(Zn²⁺)和质子(H⁺)的存储能力。
各向同性离子扩散通道:
非晶相的无序结构为离子提供了更短的扩散路径,改善了离子传输动力学。
高反应活性:
非晶相的高活性位点能够有效吸附和反应,提高了材料的比容量。
高导电性:
晶体V₂O₃具有规则的晶格结构,有利于电子的快速传输,降低了电荷转移阻抗。
结构稳定性:
晶体V₂O₃在循环过程中能够维持结构完整性,抑制了材料的结构退化和容量衰减。
机械强度:
晶体相的高机械强度能够缓解锌离子嵌入/脱出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晶体-非晶协同作用
紧密接触带来的赝电容贡献:
晶体V₂O₃与非晶a-NVO的紧密接触形成了丰富的界面区域,这些界面区域能够提供额外的赝电容贡献,进一步提高材料的比容量。
加速反应动力学:
非晶a-NVO的快速离子扩散与晶体V₂O₃的高导电性相结合,显著加快了反应动力学,使材料在高倍率下仍能保持优异的性能。
协同离子存储机制:
非晶a-NVO的丰富活性位点和晶体V₂O₃的稳定结构共同作用,优化了Zn²⁺和H⁺的存储行为。
文章亮点
•通过闪蒸焦耳热技术快速合成了晶体V2O3与非晶钒酸钠的异质结构。
•所得异质结构表现出显著的比容量和稳定的循环性能。
•性能提升归因于加速的电荷转移和反应动力学。
•提供了一种便捷快速的策略,用于设计高效的钒基氧化物正极材料。
图2:通过闪焦耳热(flash Joule heating)在约3秒内快速加热至1600°C,随后快速冷却。加入尿素:XRD图谱显示生成的主要产物为晶体V₂O₃和非晶钠钒酸盐(Na₂V₂O₁₆)未加尿素:XRD图谱显示生成的主要产物为晶体VO₂和钠钒酸盐(Na₁₀V₂₄O₆₄和Na₂₄V₇₆O₂₆₈)
这种V₂O₃/a-NVO异质结构在电化学储能、催化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其独特的形貌和元素分布为其性能优化提供了基础。商业V₂O₅粉末经NaCl溶液浸泡处理后,颗粒形貌发生显著变化,从原始粉末转变为纳米带束结构(图b)。纳米带在闪蒸焦耳热高温下部分熔化,形成类似纳米片的形貌(图c)。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图像(d, e)揭示了晶体V₂O₃与非晶钠钒酸盐的杂化结构,其中晶体V₂O₃的晶面间距为0.27 nm(对应(104)晶面),表明V₂O₃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元素分布图(f)显示O、V、Na元素在V₂O₃/a-NVO异质结构中分布均匀,这种结构有助于显著提升电荷转移能力。
图中(a)(b)V 2p光谱中多种氧化态的钒信号证实了V₂O₃/a-NVO异质结构中同时存在晶体V₂O₃和非晶钠钒酸盐(a-NVO)。通过热重分析,推算出样品中V₂O₃与非晶NVO的质量比分别为88.2%和11.8%。证明异质结构的成功构建。
图a,b是循环伏安法3次和20次 V₂O₃/a-NVO电极的氧化峰位于∼1.30 V和∼1.40 V,表明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了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图c:V₂O₃/a-NVO电极在不同电流密度下表现出较低的极化电位,表明其具有快速的Zn²⁺离子插层/脱层动力学。V₂O₃/a-NVO电极在高电流密度下仍保持较高的放电容量,显著优于VO₂/NVO电极。V₂O₃/a-NVO电极在1 A/g电流密度下表现出较高的初始容量。在10 A/g的高电流密度下,V₂O₃/a-NVO电极在5000次循环后仍保持较高的容量,显示出优异的长效稳定性。
V₂O₃/a-NVO电极的CV曲线显示出明显的氧化还原峰,表明其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电容性贡献在电荷存储中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在高扫描速率下。CV曲线分析为理解V₂O₃/a-NVO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和电荷存储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V₂O₃/a-NVO电极的存储机制涉及复杂的离子插层/脱层反应和相变过程。通过XRD、XPS等表征手段,可以深入理解其电荷存储机制和反应可逆性。在第一次放电过程中,出现了新的Zn₄(OH)₆SO₄·5H₂O(ZHS)相。在放电过程中,Na⁺离子从非晶钠钒酸盐(a-NVO)中脱出,同时H⁺离子插入。这一过程未影响V₂O₃的晶体结构,表明V₂O₃在反应中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
结论
通过简便且成本低廉的闪蒸焦耳加热法快速构建非晶-晶体V₂O₃/a-NVO异质结构。闪蒸焦耳加热法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几秒)实现高温加热和快速冷却,从而形成非晶与晶体共存的异质结构。非晶NVO相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增强了Zn²⁺的存储能力。晶体V₂O₃提供了稳定的电子传导路径,增强了电极的结构稳定性。该研究为设计高效的水系锌离子电池钒基阴极提供了可行的策略,推动了锌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通过非晶-晶体异质结构的设计和闪蒸焦耳加热法的应用,V₂O₃/a-NVO电极在锌离子电池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下一代高性能储能器件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焦耳热产品咨询:18551298526(王经理)
苏州开瑞仪器有限公司
公司官网:http://www.throughcr.com